242. 242 柳贺的设想 张居正的提议_寒门之士[科举]
笔趣阁 > 寒门之士[科举] > 242. 242 柳贺的设想 张居正的提议
字体:      护眼 关灯

242. 242 柳贺的设想 张居正的提议

  第二百四十二章

  对罗万化几人,柳贺已是十分坦白,张居正之所作所为皆出自本心,柳贺不能阻拦,也不会阻拦。

  朝廷官员中,他是最早了解此事的一人,据柳贺观察,张学颜、曾省吾等人都未先他一步得知消息,散朝之时,柳贺就见二人迎上了张居正,恐怕是问询去了。

  他与张居正已开诚布公地谈过一遍,张居正退与不退,他都尊重对方的选择。

  “入阁一事,无论元辅是否归政,泽远你都要早作打算。”王家屏道,“若是处理不慎,去岁之事恐怕又要重演。”

  柳贺已归乡过一回了,同样的法子不可再行第二遍。

  “忠伯兄,我心中自是明白。”

  回到礼部后,柳贺一切仍如往常一般,然而,那日张居正在早朝上了第一封疏后,官员们尚在猜测他归政之意是否为真,他便又上了一封。

  天子自然仍是挽留。

  天子心中所想与年少时已大不相同,周围也有人鼓动他,称他已到了亲政的年纪,张居正却死死把着朝政不放,他在宫中受李太后掣肘,在朝堂外,朝事又归张居正,他也忍不住想,何日他才能当这名正言顺的天子。

  张居正的归政疏来得猝不及防,天子一时之间门也没有反应过来。

  在他印象中,张居正明明是个极擅弄权之人,他任首辅一位已有九年,权势盖过了大明朝任何一位首辅,天子觉得,张居正恐怕要在首辅位置上老死了。

  但张居正的确是要退了。

  他并非假模假样上过第一封疏后,他便前往乾清宫,向天子道明自己心中所想。

  或许是真要退了的缘故,此次面见天子时,他霸气远不如从前,对待天子的态度也极其柔和,天子从未见过这样的张先生,他心中对张居正仍有抱怨,一见张居正这副模样,也不由念起了他的好。

  毕竟这一回,因有柳贺阻拦,张居正并未因夺情事、高启愚案及罪己诏一事被天子记恨。

  君臣之间门的关系自古以来就是难题,成王与周公堪称佳话,可周公急流勇退是前提,君臣之间门的分寸要把握好,像张居正选择此时退很是合适。

  他将用人、练兵、收税、治水诸事都办得妥妥当当,还天子一个财政充足的江山,可谓极懂分寸,此时退,天子记得他的恩情,若是拖延再晚,便显得他太过恋栈权势。

  天子已一十八岁,武宗朱厚照登位时只有一十四岁,照样做了十六年皇帝。

  因而张居正顺势与天子商量起了增补阁臣之事。

  归政要有归政的表现,万历五年时,张居正直接提选了马自强、申时行二人,天子只需要盖印就足够了,但这一回,他竟然要归政,增补的阁臣必得是在他退后能守住江山、又受天子器重之人。

  张居正毫不遮掩,他所选之人是柳贺与王锡爵。

  柳贺是他的门生,他是举贤不避亲,也不担忧旁人说什么,毕竟柳贺如今资历也够,为官后的种种作为满朝文武都能看见。

  王锡爵虽与张居正不太对付,但王锡爵是难得的正直之人,张居正自忖,待他退后,张四维与申时行二人性子都太过圆滑了,一旦有不利事,这二人会选择避退。

  且遇上不得不为之事,若阻力太多,这二人必然将上上下下都打点清楚,遵众人的意志行事,但这般下去,事情便难以推进。

  张居正为首辅时可靠强硬的手段令百官遵他命行事,官员们纵然不愿,也不得不听他号令。

  因而不管怎么说,内阁中需有一位直臣。

  何况柳贺与王锡爵是天子最为信赖的两位讲官,这也有赖二人纯直的个性天子年少,便最厌旁人欺哄于他,柳贺是迂回着有事说事,王锡爵是直接有事说事,目标都是一致的。

  提到王锡爵时,天子倒是满口答应。

  提到柳贺时,天子面上却露出了纠结的神态,张居正何其敏锐,自然一眼便能看出。

  天子没有理由不允柳贺入阁,何况这出自他的提议。

  那么,缘由在冯保,还是李太后

  张居正快速地猜出了答案,必然是李太后。

  冯保因罪己诏一事已得罪了天子,虽说他将这锅甩给了张四维与申时行,天子却将他惦记上了。

  后来又出了育言报的事,李太后逼着张居正与冯保查封育言报,张居正那时已有退意,又何苦在最后关头得罪天下读书人

  冯保也是不愿,但他毕竟是内侍,身家性命皆系于宫中,李太后的命令他推脱不掉。

  所以后来才有了沈和出马,他其实并未遵照冯保的安排办事,但不管怎么说,他是冯保的下属,沈和丧心病狂到矫旨作乱,就算命令出自慈宁宫,天子却不会真正把这笔账记在李太后头上,冯保这锅又背上了。

  张居正要归政,冯保其实十分不愿,但他并未着急跳出来,是担心更进一步得罪天子。

  若张居正退了,天子亲政,冯保在天子心目中的地位必然会继续下降。

  可张居正却不愿再顾冯保所想,他要退,自然也要将与冯保的同盟切割。

  所以在择定阁臣这件事上,冯保没有到天子面前上眼药的必要。

  那必然是李太后不愿柳贺为阁臣。

  张居正并未逼问天子,他事母至孝,自然清楚天子在这件事上的为难。

  但他心中觉得,柳贺待天子可谓事事周到,天子对柳贺的欣赏之意满朝皆知,若因李太后一句,天子从此便不愿令柳贺入阁

  张居正不由想到,自他推考成法那日起,柳贺便一直要他顾忌身后。

  天子若是这般性情,柳贺的预言恐怕要成真的。

  柳贺这几日分身乏术。

  翰林院中、六部中、科道中各个衙门的官员都找上了他,一方面因众人以为张居正必然会推柳贺入阁,毕竟此事万历七年就已经有传闻,而另一方面,张居正归政一事瞒得实在紧,官员们都不知其中实情,自然要来问一问柳贺。

  柳贺刚被罗万化他们成功抓获,就又被张学颜和曾省吾二人拦下了。

  二人是铁杆的张党,原先柳贺官位低时,这二人并不将柳贺放在心上,偶尔还会给柳贺上上眼药,但柳贺进京且位居礼部尚书之后,这二人态度便逆转了。

  谁都能看出来,柳贺日后必然是能入阁的。

  他二人也见过张居正,从张居正口中知晓他归政之意,但张居正肯退,这二人却不愿立即退。

  此次找上柳贺,二人是想自柳贺口中知悉张居正归政之详情,而另一方面,张居正退后,他的政治遗产,能接收者恐怕只有柳贺。

  毕竟他二人是自外官一步步升至部堂,至六部尚书位已是到顶了,柳贺却有可能更进一步。

  柳贺年纪比二人轻许多,但该讨好他的时候,二人还是很懂官场上的规矩的。

  柳贺自也看出了二人的投靠之意,但张居正仍未退,此时和二人搭上,柳贺倒像是迫不及待希望张居正滚蛋一般,这事他办不出来。

  对张居正来说,舍弃首辅之位是极艰难的选择。

  也是很了不起的选择。

  何况他并非寻常首辅,是大明首辅中的第一人。

  柳贺对自己能否入阁也无把握。

  张居正方才递了一封信给他,将他与天子面谈之事悉数告知柳贺。

  接下来,天子将面临一个选择。

  究竟是违背李太后之意推他为阁臣,还是顺遂李太后的心意,不让他入阁呢

  柳贺觉得,入阁这事和他八字不合,去岁是如此,今年也是如此。

  且朝中纷纷扰扰和年节缠在一起,加上今冬雨水多,柳贺便觉得处处都不畅快。

  就这样,他正式迎来了万历九年。

  因着张居正归政一事,柳贺家中分外热闹,京官、外官所送的节礼比往年丰厚了数倍,自正月初一起,上门拜访他的声音便不断。

  杨尧都不由生了怨“还是去年正旦最舒心。”

  柳贺只能报以歉意。

  柳贺与王锡爵一直在通信,张居正有意增补阁臣一事,柳贺已在信中转述给了王锡爵。

  年后收到王锡爵来信,对方在信中道,他只愿在老家太仓当一闲人,朝中之事暂时勿扰。

  柳贺回道,他也愿如元驭兄一般。

  在老家多自在,种种地读读书,再去欣赏欣赏人间门百态,这般惬意的时光京中是不会有的。

  不过柳贺清楚,王锡爵只是这么说罢了,对方的性子和自己差不多,闲是闲不下来的,相反,他俩还爱管闲事,一旦有麻烦事,别的官员都觉得事不关己,他俩一点不避忌,顶着脑袋往前冲。

  柳贺觉得,无论自己能不能入阁,王锡爵入阁都是最合适的。

  这一回是张居正提名的王锡爵,作为他归政的交换,朝中阻力必然会小一些。

  此次若是他不能入阁,那就意味着他在大明朝的职场生涯已经到头了阁臣以外,六部尚书便是官员晋阶的最高处,柳贺如今已经当上了礼部尚书,那么,他要么转为吏部尚书退休,要么就将这礼部尚书一路干到底。

  到时候,他就如潘晟一般,高兴了就来当官,不高兴了就回老家,在老家著著书,将自己看不爽的人痛骂一番。

  或者如吴桂芳潘季驯那般,在地方上干些实务,反正他资格够老了,也不怕得罪谁。

  这般一想,他的退路倒也不错,别人柳贺不清楚,妙妙和知儿恐怕会举双手赞成。,,

  请收藏本站:https://www.quge1.com。笔趣阁手机版:https://m.quge1.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