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第 15 章_我靠学习成为人生赢家
笔趣阁 > 我靠学习成为人生赢家 > 第15章 第 15 章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5章 第 15 章

  林朗看了看季知行的脸,小声试探着开口:“我是说……如果有什么坐垫神器可以让屁股坐着没感觉就好了……”

  话音刚落,季知行就拍案而起,他找到合适的参赛项目了!

  这些天,他们侧重点在梳理资料上,虽然也会时不时讨论一下项目方向,但一直没有合适的主意。

  CUPT竞赛是教育部、中国科协、全国学联联合举办的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活动,与一般的科技竞赛不同的是,CUPT竞赛的参赛作品要求基于或主要基于各种物理知识与原理。

  这些天他们能想到的很多项目都不免以电子制作、自动化控制为中心,季知行看了这几天的文件资料,深刻地感受到了物理内涵偏少的参赛作品是绝对无法取得好成绩的。

  而刚才林朗的话就像一道雷劈到他天灵盖上,叫他脑袋瓜瞬间迸出个灵感。

  “我们做‘零重力’坐垫或座椅设计怎么样?”

  “零重力”?许东阳和林朗相视一眼。

  许东阳先开口:“你是不是说像冬奥会‘零重力’床的那种感觉?”

  “没错!”季知行说道。

  此前冬奥会举办的时候,奥运村为运动员房间准备的“零重力”床据说颇受好评,还多次上了热搜。

  所谓的“零重力”床就是以舒适感为核心,通过调整床体高低与倾斜的角度,给人的头肩腰臀腿各部位提供不同高度的支撑。在最佳状态下,能够将身体与床接触部分的压力减少30—80%,使身体趋于无压力状态,进而在睡眠时得到更好的放松。

  当然,床和坐具的受力方式完全不同,二者只能说是理念相近。他们如果以此为选题的话,在力学结构与释压设计上甚至比零重力床难度要大得多,毕竟坐具体积更小,而坐姿也比睡姿更多变,要使坐具能即时根据坐姿的变化给臀部提供恰到好处的释压支撑,恐怕颇耗功夫。

  但CUPT竞赛旨在“培养创新意识、启迪创意思维、提升物理运用能力”,并不像ROBOCUP机器人大赛等竞赛那样要求有实物作品参选,而是更侧重于理念设计与原理解释,所以他们提交的项目只要能够做到合乎物理原理的逻辑自洽,并能提供充分的数据分析与支持就可以了。

  季知行越想越觉得这个项目大有可为,上网一搜,当下也还没有这样的产品,历届也没有这个方向的参赛项目。

  “你们觉得怎么样?”他难掩兴奋地问道。

  许东阳当然没意见,林朗更没意见,他俩在竞赛上完全是听季知行的话跟季知行走。于是参赛项目就此确定,三人开始调整计划,将侧重点放在项目设计上。

  但是从零开始设计一个项目谈何容易,事实上,各校参与CUPT竞赛的队伍大多是提前一年就开始准备了。比如范永杰参加的广陵大学代表队,早在去年就由学校牵头组织好了,据说项目进行得也挺顺利的,上学期已经搭建好框架,只剩下一些技术细节待解决,另外再填充数据以支撑可行性报告即可。

  而他们连项目都才刚确定下来,技术方案更是八字都没一撇。在终于确立项目的兴奋感过去之后,三人都或多或少有些无从入手之感,商量过后,他们一致决定先以一周为期,各自分头查资料,以广撒网的方式捕捉灵感。

  季知行选择去图书馆,林朗在计算机领域颇有天分,自然选择了在网络中乱窜,而许东阳则深入市场调研,希望借由市面上已有的坐具品类来参考他们项目需要注意的细节。

  在图书馆,季知行几乎是以一天20本的速度在刷书,在书海泡了几天后,他终于约略摸索到了可行的方向。

  这一天,三人汇总了自己的收获,齐聚310宿舍开了第一次正式的研讨会。

  季知行先梳理了框架:“我们要设计‘零重力’坐具,根本上也就是要使身体与坐具接触的部分趋于零压状态。那么,涉及到的就是三个方面:压力源、压力传递路径和压力接受体。”

  他把笔记本上的这三个词圈起来给另外两人看,然后接着说:

  “压力源主要考虑人体的生理曲线与活动特性,这方面我们可以研究人体工程学。压力传递路径我目前只想到了内置传感器,不过这方面应该不难。最难的是如何让压力接受体也就是坐具主体能够根据人体特性动态地均匀释放压力,这方面可能涉及到微型空压机、悬架弹性元件、电磁截止阀、高度阀调节组件等,我还没有具体的方案。”

  许东阳和林朗听得眼前一亮,万事开头难,有了主体框架,研究方向就明确多了。

  许东阳第二个发言,他这几天扫荡了市面上所有类型的坐垫和座椅。几乎所有的坐垫都是在材料和形状上下功夫,比如蜂窝凝胶、中空记忆棉、3D空气纤维等,以期给用户提供恰到好处的支撑,但没有哪种产品有接触面释压功能。

  而座椅如电竞椅、太空椅、磁悬浮椅等,科技含量就高一些,很多都内置电机传动组件给用户的腰背臀腿提供动态支撑,但比起他们打算设计的“零重力”效果就显得很初级了。

  而林朗则研究了很多专利文件,以免他们的项目在后续设计中触犯到别人的专利,导致陷入纠纷之中。

  三人汇总了之后,决定以季知行梳理的框架为指导,各自负责一个方面分头深入研究可行性技术。林朗负责压力源,许东阳负责压力传递路径,季知行就负责最难最复杂的压力接受体部分。

  虽然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有很多,但有了明确的研究方向与任务分工,三人都浅浅松了口气。

  放松地瞎聊了几句后,林朗期期艾艾地开口:“那啥……我这里其实还有一个方案……”

  季知行和许东阳奇怪地看着他,有多个可参考方案不是很好吗,干嘛说得这么虚?

  请收藏本站:https://www.quge1.com。笔趣阁手机版:https://m.quge1.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